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中国只有善于与交流才能先进

※发布时间:2018-10-24 8:59:1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般中国人对世界可以莫不关心,但却很关心自己国家界上的,但又不喜欢听客观的内容,或不喜欢耐心听他们内部的详细实情,只喜欢听赞扬中国有关的那类夸大其词的话,夸得越大心里越是心花怒放,骚得痒痒的。对于其他国家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反光到中国身上,都要评论一番对中国有利无利之类的话题,那怕都是一些风马牛不及的东西,也要硬揹上才痛快。例如美国明年总统大举,党推举那个女克林顿作为总统候举人,许多网民马上就写上一些自以为是的白话,让人觉得象似在棉花团上练拳击一样,白费功夫。

  至于提到古时候的中国人,那就更加让人可怜了。他们不但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且不疑地认为大地是平的,天上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大地在旋转,中国所有的大名人,没有一个人会反过来思考。如果不是人自动找上门来,告诉中国人天地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到如今都还会,搞不清楚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看似我说得很刻薄,但事实发展必然会是如此!几千年来,一代代人都是那么浑浑噩噩地过来的,这短短的几百年还不是照样会如此吗!

  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方面,并不能和人同步进行,而是一前一后地拉开很大的一段距离,尤其是在近五百年的发展中更加看得很明显。就拿这短短三十多年的来说吧,如果不靠这么些年持续不断地,一刻不停地引进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生产线,我们家的家用电器绝对不会象现在这么多品种,这么先进,功能这么具全,也绝对不会象现在这样能不费事地升级換代了多少次。

  这不是说中国人在智力上出了什么大问题,而是证明了无论那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必须要和交流,交流得越充分,智力提高的就会越快,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就会越高级。这可以对照一下朝鲜这个活化石就明白我说得一点没错。也不是因为人种关系问题。举例说日本吧,这个“脱亚学欧”最成功的黄种人,他们的所有成功的秘诀,也就是“交流”二字,多交流、多学习、多提高,才能更多的创造。日本宁可不和中国搞好关系,都要把美国关系拉好、拉牢,把欧洲及七国集团之间的关系放到首位处理好,如果脱离了这些钮带,将会大大影响到日本科技信息的交流渠道。

  反观中国不聪明就在这,失败或搞不过日本也就在这——一辈子都不懂得和最优秀的人交朋友,结为铁竿哥儿们,多来往多交流。中国尤其在军事尖端技术上,自从89年之后,国家就开始向中国出售武器,所以也只好从以色列、俄罗斯,甚至于乌克兰那里,弄一点零打细敲的二流技术来。即使如此都不愿向美国。不愿什么呢?不就是、之类的玩艺吗。不要小看军事技术,许多民用技术都是由此举一反三转换过来的。

  凡是搞过工程技术设计的人都知道标准化的重要性。过去分英制、公制、国标之类的,现在国际上标准化分欧洲体系、美洲体系、德日等国体系等等。工业产品都是按此类标准各自设计制造,相互不能通用,这样制约了别国在技术上的仿制、盗版的能力,许多关键技术都会在这些方面设保密。其它诸如计算机软件方面,不提供相关资料,使得盗版工作十分困难。一句话,人家不信任你,搞什么东西都困难,都要自己花脑子慢慢研发。

  吴鸿昌先生写的《中“拉美化”吗?》,谈到为什么拉丁美洲国家经济会停滞不前,他认为人文因素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更重要是他们没有处理好和美国、西欧之间的关系。在冷战时期这里一直是苏美二国争夺的前沿阵地,这里仅次于东欧、中国。一直很活跃,有许多委内瑞拉式的反美国家。看似他们和葡萄牙、西班牙关系密切,但这二个南欧国家并不强大。制约她们发展的力量来自于美国和西欧,不和你交流就得不到先进技术,得不到先进技术你就设计不出来更好的产品、设备占领市场,这杯苦酒是他们自己酿造的。

  我同意吴先生说的全世界分三大板块的问题,即“先进,落后和中间,延续几百年,至今未变。”“自从工业以后,欧洲是全世界的先进地区,后来的美国,,和,可以理解为欧洲外延的扩大。相对而言,亚洲和非洲是落后地区。在先进和落后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无论人种和社会形态都是欧洲和美洲的混血儿,所以,它比亚洲和非洲先进,比欧洲落后。”

  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人类历史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欧洲人开创的地理大发现才将地球上所有的人类,从各自相互的几块陆地上,拉到了一起。这500年,全世界是欧化的500年,是由欧洲人改天换地的500年历史。它大致分四次冲击波:第一波是葡萄牙、西班牙刮起来的;第二波是英国、法国后来者居上;第三波是、苏俄主义狂潮;第四波是继承发扬欧洲传统的美国领跑。

  为什么先进板块的欧美会一直常盛不衰呢?即使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的仍旧强大?这个秘诀还是“交流”二字。几百上千年来,他们之间从海上航运、商品贸易;到电报、火车发明;当电话刚一出世,第一条海底电缆就从欧洲一直铺设到美洲;民间学术交流,新闻采访,出版发行,家、学者、艺术家互访、文体表演、各种展览巡回展出等等活动,从没有间断过联系,更包括他们之间移民、搬迁、婚配,频繁得如同在一个村庄里发生着。这样任何一项小小的发明创造,都会立刻开来,并由其他许多人不断改进升级。

  当然这种不设国家、民族障碍的,归根结底还是归属于人文,是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相比中国不但对外缺少交流,对内同样也是缺少交流。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中医配方到学艺,都是祖传秘方和“绝活”,概不,任何技能都会成为个人“保、兴家业”的饭碗。

  吴先生说到浙江经济高速发展需要的一些必要条件,我在这里补充二点。第一是沿海优势。为什么山西、贵州不可能产生“温州奇迹”?因为浙江接“外”气,有海外资金、人络、信息不断流出流进;第二是大协作。浙江农村每一个村庄,只要有一个人出外探出一条生财之,就会带动全村人一块干起来。20多年前我参观那里,家家户户联成一条龙的生产线,让我又吃惊又,他们生产任何产品效率高、价格低,始终牢牢地占领市场。兼职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