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新生大学师北宸:如何提高工作杠杆率

※发布时间:2018-10-24 8:58: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师北宸,正阳公关合伙人,曾任凤凰科技主编、LinkedIn中国公关经理,《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腾讯大家等科技专栏作家,凤凰卫视节目嘉宾,多家互联网公司品牌与营销顾问。

  去年我写过一篇《如何把 1 小时用出 10 小时的效果?》,谈的是工作杠杆率的问题。所谓工作杠杆率,用一句话楚即: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如果你能将自己的 1 小时从卖 100 元逐渐提升到卖 2000 元、5000 元,这是一种提升单位时间价值的方式。不过这种提升时间价值的方式还是会有天花板。

  在美国,医生、律师、咨询等行业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在单位小时内能售卖的价值相比其它行业几乎是最高的。相比医生,在律师事务所如果能做到提成律师、合伙人级别,还能有利润分红,加上分红会有更大的收益。不过这个收益依然处于将单位时间卖得更贵的范畴,每份时间收益依然位于预期范围之内,有可见的天花板。

  想让自己时间售卖的效率突破 “天花板” 的售卖方式,来自第二种 即将每一份时间卖出更多次。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能将一份时间多次卖的可能性被得很小,而且收益也相当有限。比如单位时间投入固定但有可能产生无限次售卖的方式是:出书和出唱片。

  对于写作者和唱作者而言,写书的成本和专辑的创作、成本固定,随着时间推移,收益越来越高。但纸质书和物理唱片(磁带、CD 等)有物理成本,纸张印刷、排版、运输、销售,也有固定的成本,所以除了创作者以外,书和唱片的 “无限收益” 的可能性仍然被极大地了。

  在个人电脑与互联网出现以后,一份时间被 N 多次售卖的阻碍被削平。最早突破障碍的,是与技术最接近的产品:软件。在前互联网时代,在很多行业,即便是对技术要求很高的领域,技术性工作很少成为被主流社会尊重及主流人群渴望从事的行业。

  在比尔盖茨、Paul Graham 上学的时代(1970、1980 年代),技术宅、过于爱读书的学生会被别人叫做 Nerd,Nerd 既有 “书呆子” 的意思,还有 “讨厌的人” 的意思,可见这并不是一个表扬别人的词。把一个人称作 “Nerd” 意味着这个人只会读书,虽然 ta 拥有高智商但是没有魅力。

  而美国主流更喜欢那些橄榄球打得好的人,在华尔街与知名律所供职更能获得尊重和令人羡慕。比如《从零到一》的作者 Peter Thiel 在斯坦福读的就是院,从斯坦福院毕业后,他在最高法院做了一年员,并成为两个法位的候选人之一。如果选择成为,他这一辈子也是不用发愁的。

  在个人电脑与互联网普及之后,比尔盖茨、史蒂夫沃兹尼亚克、马克安德森、保罗格雷厄姆(PaulGraham)、拉里佩奇、马克扎克伯格等等这些由技术出身并缔造了最有竞争力科技公司的人,让技术人员成为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美国律师平均年薪 11-12 万美元,硅谷程序员平均年薪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个人电脑成就了微软这样的软件公司:一张可以无限复制的光盘能卖几百美元,这时候光盘虽然还有物理成本,不过相比于售价,物理成本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到了互联网,软件、信息的传输成本已经接近于零,这时候如果你提供的作品(产品)正好能击中大部分人的痛点(需求),那么你的产出能迅速规模化,形成网络效应。最典型的例子是 Google、Youtube、Facebook、微信等互联网上形成黑洞效应的产品。

  Google、Facebook 或微信的例子告诉我们开发一个产品所能达到的高度:几年内达到数千亿美元市值。这些案例有点极端,且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它其实是多个杠杆率结合以及多次迭代的结果(在公司经营中,安迪格鲁夫管它叫 “管理杠杆率(managerial everage)”,下次再专文讲述管理杠杆率的话题),这个案例涉及了多个层次。举这个极端的案例是为了说明一件作品(产品)所能达到的高度。

  途径有很多:写非时效性的不可替代性的文章(或书)、公开课与公开、出唱片(如果你是歌手)、开发一个实用软件、投资 等等。nichkhun kiss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