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凭什么中国老让美国越等越失望

※发布时间:2018-6-5 19:13: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好象此类论调始终贯穿于的整个时期,从冷战的五十年代就开始说起了,说什么“美帝国主义要把覆辟资本主义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二代、第三代人身上”,可是新中国越来越强大地屹立在东方,让美国野心狼一次次失望。到了现在,新的脚本又变为“美国寄希望于

  我很感冒这种老调重弹“美国焦虑症”的策略,这究竟能起到什么骗民作用呢?美国人难道就这么傻吗,一次次眼巴巴地等待堡垒从内部攻破,中国外交方面难道就没有高人说真话吗?

  要说没有高人也不对呀,傅莹何许人也?父亲阿民,曾为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官二代子女。1973年,傅莹作为工农兵考入外国语学院,1978年,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国大职员、随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英国等国大使,而且又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驻外女大使,2009年任副部长,现已62岁的她显然是退居二线,但还任全国外委会主任委员,等于是外事部门的“调研员”。

  上述论调也就是出于,傅莹在2015年6月4日,在中国社科院的一次发布会上的讲话,题目为“《美国研究报告(2015)》发布式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新挑战”。是她在5月中旬访问美国,见到了几位参众议员和资深教授,接触了7家智库,还与一些人座谈,所得出的总的感觉就是:中国版“戈尔巴乔夫”没出现,让美国很失望。

  访问了那么多的美国精英阶层,她说到印象就是,“美国对华看法比较多元,的信号相当复杂。观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悲观派”,来自于大学教授观点。说只要中国按照现在的速度成长下去,中美对抗甚至是冲突难以避免。他认为中国正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当今世界秩序,使之符合自身利益。美国与其等待未来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无法控制,不如现在就联合起来应对。不过属于极端的少数人。

  第二类是“乐观派”,这主要来自于经济、金融和科技界领域。他们对与中国合作期待很高,认为一个成长起来的中国带来更多机会,能为双方创造共赢的结果。如果中国能成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为各大贸易国和跨国公司提供巨大机会,而作为中国主要合作伙伴的美国企业将获益良多。

  第三类可以称为“谨慎派”或者“焦虑派”,来自于美国智库。许多人坦诚地表达了对中美关系能否稳定发展的担忧,但并未得出过于极端的结论。美国所有智库和都在激烈地讨论中国在南海扩建岛礁的意图,他们关注的焦点似乎不在于领土的归属,而是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的赶出亚洲,因而主张美国要顶住中国的扩张。在这个气氛之中,有些常年关注中美关系的资深人士也开始担心:是否大国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会重现?

  “修昔底德陷阱”,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多数以战争告终。

  围绕着上述三类对华看法,傅莹说她与中国学者也交换了意见,大家观察的结果一致认为美国对中国存在着三种失望:

  一是美方所期待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必将带来制度变革”的情况没有发生,中国版的“戈尔巴乔夫”没有出现,相反,中国取得的成功和增强的自中国道更加不可逆转。

  二是融入国际体系之后的中国,并没有成为于美国意志和利益需求的辅从,而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设计和塑造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方向。

  三是中国经济进入的深水区,美国一些大企业长期在中国获得高额利润的好景不再,他们有些不适应甚至抱怨。

  至于傅莹为什么要在5月中旬访问美国,要发布《美国研究报告(2015)》,我想和9月份习大大访美有关,可为修订中美外交政策作铺垫参考,更和近期南海问题上中美紧张关系有关,也好摸摸美国人的底牌。可不,终于软化了,今天网站报道,“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虽然照例依旧嘴硬,“主权范围内的事,、合理、合情”,但毕竟是让了一步。只公布了一个永暑礁的“吹填工程”卫星图片,对其它岛礁填海造地提都没提。但只要用脑子想一想,只有当规模搞得不小,才会引起周边邻国不安,才会向美国,美国能不过问吗?

  外交上不缺高人,那为何见识反倒不如我们小民?美国凭什么要对中国悲观、焦虑?一般我们观察一个人是好是坏,只要相处一二年就足够了解清楚了,凭什么美国人弱智得要用66年还不了解中国?为什么美国人不会反问一句:我们没有一天天烂下去,让中国失望了!不是要解放全人类吗?为什么美国人不瞎猜中国得了焦虑症呢?顿揭露美国情报机构全世界无孔不入,难道还不清楚中国庐山真面目吗,凭什么美国要对中国越等越失望,这不是自说自画吗。永远把自己说得那么自信,把别人说得那么悲观,这就是外交上培养出来的一代代的“高人”。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