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罗永浩怒怼吴晓波——同是网红未上岸相煎何太急?

※发布时间:2019-10-10 21:43: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钱包颜色与财运罗永浩似乎从锤科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最近在微博上显得格外活跃。事明老罗的“网红”基因真的强大,虽然销声匿迹了半年。但只要一回归,马上又成了一台“话题制造机”—— 他先是坚果手机与自己没有关系了,后又去吐槽iPhone难看又难用。每一条言论都会被科技转载,成为一时的热议话题。

  吴晓波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1、梦太大 他上市?我就靠啊,有没有搞错?2、入错行、本来就是个事后诸葛亮(我是说复姓事后,仨名诸葛亮)……

  其言语之中的火药味十足,颇有点的意味。其实也难怪他如此,锤子科技资金链断裂,罗永浩销声匿迹的那段时间里,各类都对锤子的失败做了长篇累牍的报道。其中财经作家吴晓波对其失败的点评是流传最广之一:吴晓波对其失败的评价就是两点:1、梦太大 2、入错行。

  对于自负的罗永浩来说,锤子科技的失败肯定让他耿耿于怀,而对他失败的评价也让他无法释怀。借着吴晓波上市梦碎的话题上了热搜榜,老罗算是好好的出了一口恶气。

  不过,气倒顺了老罗。如果冷静下来想一想,他和吴晓波都是社交时代的第一批“网红”、还在创业上、未上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类人。

  吴晓波是一位著名的财经作家,他早年曾做过13年的商业记者。90年代是中国商业风起云涌的年代,吴晓波的商业记者生涯正好了那个时代。之后他开始专心写书,创作出版了《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商业领域的畅销书。进入2010之后传统纸媒互联网冲击,他便创办了巴九灵公司和吴晓波频道,成了当时第一批新人。

  凭借知名财经作者的身份和风口上的新行业,吴晓波频道成了商业财经领域的一个大号。根据来自观察者网的消息称,自2017年初至2018年末,吴晓波频道微信号月均关注用户由222.78万人增长至345.88万人。吴晓波频道的商业变现也做得非常成功,其号内容除了日常的文章推送,还有各类培训服务课程和财经知识付费等产品。主要的付费音频栏目“每天听见吴晓波”目前在喜马拉雅上有16.3万人订阅。号内还有商店连接,通过会员的购买进行变现。

  今年3月份,全通教育表示拟作价15亿元收购吴晓波旗下灵公司96%的股份。全通教育于2014年在A股挂牌上市。如果此次收购成功,吴晓波自然将顺利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实现身价翻倍,因此此次收购案被看作是“吴晓波上岸”。

  然而事情却没有想象的顺利,在整个收购案过程中深交所曾两次向全通教育法发问询函,直指巴九灵与吴晓波的个人绑定关系,“交易是否是吴晓波个人IP的证券化。”这是深交所关心重点之一。

  显然灵和吴晓波频道创办之初,吴晓波的个人声望对灵初期流量的获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吴晓波个人比重在公司中太重。这也直接导致了此次收购案的失败。

  说起号和自,我们还不得不提及罗振宇这个典型案例。央视主持人出身的罗振宇2008年选择辞职创业,之后创办了逻辑思维的号,每天发送60秒音频、每周一期的视频节目和每年一次的跨年。2015年之后创办知识付费APP得到。逐渐把自己策划成了一个大IP。

  然而罗振宇将自己塑造成“新知识”上也给自己挖了很多的坑。比如“暴风影音和乐视这个新的存在,一定会改变我们的”、“满桌人没有一个人看好罗永浩,除了我”这样的言论,随着事件主人公纷纷“悲惨结局”。逻辑思维也被推出了风口浪尖。罗振宇的个人人设有崩塌危机,自然也危及到了罗辑思维。我在网上搜索罗辑思维的资讯,发现自19年初到现在消息寥寥。作为一个知识自的头部大号,乏人关注应该是一种比较的信号。

  反观罗永浩虽然不属于自范畴的。但锤子科技也是带着非常浓重的个人色彩的公司。2014年5月,罗永浩发布锤子科技第一部手机的时候。一万多名“罗粉”从全国各地赶到国家会议中心捧场。据说当时前排座位票被黄牛炒到了上千元。当时的发布会,老罗讲了足足三个小时,妙语连珠。除了在场一万多名观众,更有数百万人津津有味的看了发布会的在线直播。

  虽然锤子科技的第一部手机事后证明是一部彻底失败的产品。但这依然不妨碍观众们看下一场发布会的热情。很明显,罗永浩在用自己的流量维持着人们对锤子科技的关注度。但如何用一部产品将“罗粉”成“锤粉”一直是罗永浩和锤子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无论想吴晓波频道和罗辑思维这样的头部自,还是锤子科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首先他们创始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网红”,用自己的流量将企业一手做起来。然而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吴晓波频道依仗吴晓波本人的成分太重,无法“断奶”而被投资人忌惮;罗振宇人设的崩塌直接影响到了罗辑思维;而罗永浩的结局也许还不错,坚果手机成功被他人接手,自己的网红流量也还在。然而他创立的手机品牌还没有到成功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最近十年,是社交兴起的流量红利年代。 就有不少的草根创业者用自己的“网红”身份为自己的产品代言并吸引流量。但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果将自己和公司有效的区分,将自己的粉丝为产品的粉丝。这的确是很多初创公司处理不好的难题。

  “同是网红未上岸”,吴晓波和罗永浩都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他们和罗振宇一起导演了三场结果不同的败局而已。老罗是个性情中人,睚眦必报的行为也很符合他的个性。但他只要在快意恩仇之后仔细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大家都在创业的“上”。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也许就没那么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