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悲情父子--读《牛虻》有感

※发布时间:2017-11-8 13:42:4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他们以和温暖示人,而他们的内心却是世界上最阴冷潮湿的角落。沉浸于某种被人、做为某种工具而存在的之中的人,敢于妻子儿女的青春,甚至于生命,而他们却依然奇迹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内心或许是痛苦的,但比起他们的追求来,所谓的痛苦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他们是教士,在他们那个时代,教士是不能娶妻生子的。他们是没有“娶妻”,但却有人生下了他们的孩子。达尔杜弗向奥尔汞的妻子艾耳密尔表达爱意时,为打消艾耳密尔的疑虑,他地说道,“不过像我们这样的人,谈爱小心谨慎,永远秘密,女方大可放心。我们爱惜名声,对所爱的女子先是最好的,所以接受我们的心,她们就能从我们这边,得到爱情而不是惹事生非,得到欢乐,也不必害怕。”达尔杜弗所说的“像我们这样的人”就是像蒙泰尼里那样的教士,对于“小心谨慎”、“秘密”和“爱惜名声”,蒙泰尼里们做得很是不错。

  但是很显然,如果我们将蒙泰尼里与达尔杜弗相提并论,无疑是对蒙泰尼里极大的。蒙泰尼里是的、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他同意处死自己的儿子,目的是为了“大众”的性命。简言之,他是在灭亲!这个时候,除了用“”、“”等字眼来描述他,我们还能找到更为恰当、更为华丽的词藻吗?面对他的所作所为,我们只能留下一声长叹在那种扭曲的和变形的社会下,他的“妻子”和孩子仿佛是他的唯一错误。

  对于“大众”来说,他是的;而对于自己的“妻”儿而言,他又是的。在他的儿子与那个的雕像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后者。然而与其说他选择了,不如说他选择了支配、用一个的支柱来人民的那个阶级。

  在关系到他儿子命运的两次关键时刻,他都让儿子替他做出选择;但是,他拥有超越的,如果他不点头,那些的人是不敢杀他的儿子的。

  他了,他却没有去死,或者说没有勇敢地去死,但却很“勇敢”地活了下来。他没有勇气,却有勇气“”自己的孩子。他抱着无法原谅自己的心态最终原谅了自己因为他还要苟活。他向来就不是一个强者。

  对,我们不能说他是的以他偌大的年纪,他在乎的应该不是那个职位。他愿意为儿子放弃生命,但他却不能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说白了,他舍不得那个“已经腐烂、臭气熏天、瘟疫的”,害怕牛虻所描述的那个“的春天”。知道牛虻出去之后还会坚定不移地“消灭老鼠”后,他害怕了,他既害怕“大众”遭受,也害怕他所在的那个阶级轰然倒塌,这是他做为他们那个阶级的代表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蒙泰尼里既是一个施害者,也是一个者。他了自己的亲人,成就了自己所谓的伟大;他平息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却不住可能发生的更大的风暴。

  牛虻对他的Padre蒙泰尼里感情非常复杂,虽然是又爱又恨,但还是爱是占了绝对的上风。他一边公开向Padre挑衅,数说他的百般不是,却又私底下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不遗余力地为他的Padre辩解着,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伏尼契的笔下展现得熠熠生辉。

  牛虻从来就不是一个。在外人看来,他是坚强的,但他也有软弱的一面,或者说他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坚强。他会爱、会哭、激动的时候会浑身颤抖,这个时候,他简直就是我们自己。无疑,他渴望生,但死亡来临之际他也毫不,这就是牛虻。他对他敌对的那个阶级看得很清楚,他认清了那个阶级的真正面目,他知道,他Padre的是一个骗子,所以他对他们不存在任何幻想,他也绝不指望那个阶级会过来温柔地“拍拍他的脑袋”,因为他和他的之间只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中间地带,没有让步余地。

  但他是爱他的Padre的,而且一直对他可亲可敬的Padre心存幻想。他看到了他的Padre,以为看到了希望,所以当父亲最终决定将他抛弃时,他是最为的。他哭了整整一夜,不是怕死,是为了自己有一个那样的Padre。但他不恨他的Padre,他爱他,他理解他,他知道“您的饿了,必须喂他”。哭的时候他一直吻着Padre落下的那块手帕,“仿佛它是一个活人。”

  蒙泰尼里是固执的,他的遗传基因在儿子身上起到了作用,牛虻同样也常“固执”的。父子俩的“固执”都是为了自己的和,然而儿子为至死不渝,而父亲临了却悔不当初。在他拿儿子的性命换来平安的“”面前,他撕去了蒙在脸上几近一生的面纱,展现了真实的自己,道出了自己线;“你们全都应该在你们的之中腐烂,在无底的垃圾之中腐烂,而他应该活下来。你们的龌龊心灵又有什么价值,竟然应当付出这样的代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儿子热忱的爱化作了对他那个阶级满腔的恨,他终于“晚节不保”,在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了他为之服务一生、甚至为之抛妻弃子的阶级,把圣体抛向那些所谓的“”们,在地吼声中揭开了“”们的本来面目--你们这些毒蛇的子孙,你们这些食人的野人和吸血鬼--专吃腐肉的野兽!

  父子两个都是矛盾的集合体,人性的矛盾在伏尼契的笔下表现得是那么真实、那么无奈、那么淋漓尽致。蒙泰尼里和他的儿子,或牛虻与他的父亲,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偶尔翻滚了一下的一朵带血的小浪花。

  两个至亲至爱的父子,如果有来生,相信他们还愿意做一对父子。但愿他们再次出生的时候,能避开那个不幸的年代。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