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携手共圆中医梦跨越发展铸辉煌

※发布时间:2015-7-9 14:27: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界风筝都的城区中心,坐落着一所享誉全国的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院。这所第一批、市唯一的三甲中医院,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地市级中医院首位、全国地市级中医院前十强。

  携手共圆中医梦,跨越发展铸辉煌。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历经六十个春秋,市中医院从弱小到壮大,走过了一段段的历程,以其宏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卓越的品牌和大医精诚的至高境界,护佑着900多万的健康。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浩浩之势下,在全体医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以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辉煌业绩抒写出了对中医梦的追求!

  春华秋实,沧桑巨变

  ——六十载写就华章

  1955年6月,新中国百业始兴之际,市中医院诞生于奎文门北邻白浪河畔,时称公私合营中医院,先后历经五次更名,1984年1月正式定名为市中医院。医院建立之初,条件匮乏,医疗设备只有一台显微镜,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自行车。创业者不畏艰辛,奋发图强,以儿科、内科、骨科、妇科等为代表的专业在乃至国内形成了影响力,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历经六十年的风雨征程,励精图治,医院实现了超常规、跨跃式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甲等中医院。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院临床学院,国家级爱婴医院、研究生培养、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市慈善医院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

  医院现有职工1839名,编制床位180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60余个,年门诊量70万人次,出院病人4万余人次,开展手术2.2万例。拥有GE3.0T磁共振、飞利浦256层螺旋CT、全数字通用型血管平板造影系统、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直线加速器、陀螺刀、ECT、高清腹腔镜、关节镜、眼底激光等大型医疗设备400余台(件),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平台。

  2012年7月,市中医院作为全省地市级中医界的龙头单位,以骄人的成绩首批通过全国三甲中医院等级复审,社会影响力和群众赞誉度全面提升。

  2014年10月,4万平方米的新门诊综合楼建成启用,大楼按照国内一流标准设计,集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于一体,被业内人士誉为医疗行业的“高大上”;该楼的建成启用,使学科结构、诊疗流程、服务实现新的升级优化,成为服务百姓健康、发展活力的新平台。同年,医院整体购进改建了东风街工商银行楼,北区二期工程22层病房楼开始兴建,医院占地面积与整体规模翻跃一倍。2015年,医院被列为全国住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技术带动能力和管理影响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居全省地市级中医院首位,全国地市级中医院前十强。

  人才强院,科技兴院

  ——核心竞争力日益强大

  医院以人为本,视人才为核心资源,全院高级以上职称专家22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10名,硕士生导师20名,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3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名中医药专家9名,市鸢都学者两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3名,名医名护46名。

  医院积极发挥学术带动作用,近年来每年成功举办脑病、骨伤等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近20次。大力实施科技兴院战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卫计委计划课题,每年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70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每年近20项临床新技术、新业务率先在省、市开展。自主创新的磁力仪成为第二批适宜推广技术项目,研制的可调式跟骨反牵器入选国家临床径。中风病系列治疗技术、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技术、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技术入选全国地市级医院百项绝活。骨伤科、外科、妇科的腔镜微创技术,脑病科、肿瘤科、心血管病科的介入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起点高、项目新、带动大的标准,多学科携手开展医疗项目管理,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症等19个一体化治疗项目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医院强化临床科研支撑,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投资5000余万元建立了一流的中心实验室,脑病电生理实验室和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为医院学科建设再添强大动力。

  医院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并举战略,大力实施“百名人才”引进工程,每年派出技术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学习,吸引国内外医学专家前来交流指导。聘请院士、知名专家为常年顾问,与、上海等地一流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学者来院常态化坐诊、手术、,与解放军总医院紧密对接,建立了市区首个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架通了两地专家快速会诊的空中桥梁。

  在不同学科领域,融用,以医结合手段突破医学难题,在全市率先成功开展了针刺麻醉条件下复杂乳腺肿瘤全切术,中医正骨闭合复位合并内固定技术为102岁老人成功治疗粗隆间骨折,以针刺疗法为主辅以注射等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渐冻人),成功跨越5年期;对抗生素全部耐药的重伤昏迷患者,采用中药与外固定支架技术,成功击退感染,转向全面康复。

  强本固基,根深叶茂

  ——重点专科集群发展优势凸显

  医院把重点专科建设作为立院之本、强院之基,将规模扩大与专业细化良性结合,以专科集群发展推动医院快速前进。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病科,下设十个二级科室,床位346张,是规模最大的脑病特色治疗专科,拥有省内规模最大的脑病康复中心,在全国创造性提出了“五个结合”疗法,将预防、急救、治疗、护理综合纳入临床诊疗,在患者治疗全程贯穿中药、针灸、推拿与康复,率先在地区开通脑病急救绿色通道,成功开展了全市首例超早期脑动脉介入溶栓术、高难度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和罕见巨大脑动脉瘤夹闭术,在治疗肢体偏瘫、语言障碍,降低率和复发率等方面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形成了从急诊急救到康复治疗的一体化模式。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是中医界建立最早的骨伤科,下设十二个二级科室,床位240张,该科室致力于新技术和传统正骨的融合发展,在脊柱疾病治疗方面,将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形成了种类丰富的腰椎间盘微创手术超市,打造了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0分钟康复通道特色项目,开展了高难度前后入颅底减压溶合固定术;在关节疾病治疗方面,成功开展了高难度的双髋、双膝人工关节同时置换术,保持了33年“零感染”记录,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肩关节等疾病形成了明显的地区优势。在创伤疾病治疗方面,显微镜下断指再植以及各类皮瓣植活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针对骨不连合并骨髓炎,采用骨搬运技术化解患者截肢风险;以外固定支架技术替代内置钢板,解决了重度粉碎性骨折无法实施性手术以及儿童、女性对于外观美容的要求。完善的综合治疗体系实现了从急诊急救到后期康复为一体的综合诊疗模式。

  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外科,下设十个二级科室,专业细化为微创、小儿、急诊、肝胆、甲状腺和乳腺、胃肠、血管、胸外、心外、泌尿一、泌尿二、肿瘤外科等,床位310张,是市微创外科培训,年开展各类急危重症和常规手术近万例。近年来,微创技术得到成熟广泛应用,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经尿道前列腺微创治疗术,腹腔镜下肾脏肿瘤切除术,胆道镜下保胆式结石取出术、小儿腹腔镜微创治疗术、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等近二十项率先在全市成功开展,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市空白。

  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肿瘤科,是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单位。中心下设5个科室,床位170张,实行了集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基因免疫治疗、放疗、化疗、介入治疗于一体的诊疗模式,建立了关爱患者身心双重健康的康爱家园,现已成为中国抗癌协会临床中心研究。

  医院重点专科梯队结构良好,还拥有省级重点专科——脾胃病科;省级重点专科——儿科;省级重点专科——妇产科;省级重点专科——脾胃病科;省级重点专科——针推科;省级重点专科——心血管病科;以及17个市级重点专(学)科。集群化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推动医院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广大群众搭建起了优质的诊疗服务平台。

  传承创新,特色鲜明

  ——中医品牌根植百姓心中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医院始终把中医特色放在首位,扎根于百姓,服务于百姓。

  “看骨科病,到中医院”,是百姓对中医正骨的信赖,更是国内外患者在的首选。60年来,医院传承了一套原汁原味的正骨技术,运用传统手法复位,采用小夹板治疗各类四肢骨折,具有愈合快,痛苦小,不留瘢痕,免除二次手术的特点。在中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对复杂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经皮撬拨及柔性复位固定,具有“大骨折,小切口,小创伤”的治疗效果。六十年来,简便验廉的中医正骨技术已经融入了百姓的生活。

  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等领域的优势,建立了全市唯一的治未病中心和国医堂,汇集了近百名医德、造诣深厚的名老专家;大力挖掘针灸、推拿、敷贴、理疗等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诊疗项目扩大到96种,成为疑难疾病和亚健康人群首选的绿色疗法;成立了首批中医预防保健中心,实行一对一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和预防诊疗;每年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未病先防的与效果深入,每年服务群众万余人次;医院连续举办膏方养生文化节,建立了市膏方研发,使膏方这一传统医学瑰宝走入寻常百姓家庭。制剂中心历代制药名家代代相承,完整地保留了膏丹丸散等传统制药工艺,自主研发推出的适用于中风、骨伤、内外妇儿等疾病治疗的50余种自制剂,受到国内外患者广泛好评。

  医院重视中医药经验的传承,设有全国名中医——张奇文工作室、德工作室和王景彦工作室,培育出4名国家级、10名省级和20名市级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系统完整地继承了前辈的学术经验。以传统文化为己任,医院每年培训省内外人员和韩国、、等国外留学生500余人。公益开设百姓中医保健大讲堂,成立了以家园文化为主题的患者俱乐部10余个,在电视、、等介设立专栏,广泛中医药文化,在,学习中医中医已经蔚然成风。

  励精图治,敢为人先

  ——新医改“先行先试”

  在中发展,在发展中振兴。医院作为首批公立医院“先行先试”单位之一,在建立现代医院结构、落实经营管理自主权、积极推进配套、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和落实便民惠民措施5个方面率先取得了突破,较好地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的目标。

  医院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聘任制,率先完成职称评聘、中层竞岗和绩效考核等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内部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探索医疗联合体模式,积极组建集医疗、保健、科研、托老养老为一体的医疗集团,整体托管潍城区三家卫生院,成立市中医院滨海分院,与16家县市区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建立技术协作,帮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了优质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口就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医院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实行电子叫号,自助挂号缴费,化验单自助打印,运用数字化手段规范处方病历,管理药品发放,简化结算流程,控制医药费用;在全市率先引入检验自动流水线和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系统,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积极落实20项惠民便民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推行临床径,实施病区主任负责制。实行门诊“一站式”服务,开设夜间门诊,实行无假日医院服务,参加行风在线直播交流,引入第三方满意度评价机构,不断改善管理服务水平。

  积极护理模式,大力推行护理品管圈,舒心病房创建率达到100%,“无痛病房”显著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临床的积极性,“亲情化护理”实现了满意服务到服务的跨越。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收获,医院以96.64%的满意度居全市医疗行业之首,顺利通过卫生部第三方医改评估,完成“先行先试”任务,向市委、市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国政协副马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副省长王随莲、省政协副许立全,市委、市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多位领导先后到医院视察指导,对医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期望,为医院指明了发展方向、坚定了信心。

  厚德精医,济世

  ——公益服务普惠城乡

  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号召,努力承担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13年,在全市开展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大型巡诊公益行动,历时半年走遍全市各县市区,累计行程5000余公里,把最优秀的专家团队送到百姓中间。2014年,医院承担全市“中医大篷车”进基层四级帮扶活动,派出专家团队深入社区、农村和偏远山区,把健康送到百姓身边,把中医药文化植入基层。2015年,医院再接再厉,开展百姓中医保健大讲堂公益巡讲,进社区公益巡诊,让中医药扎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三年以来,累计惠民超过30万人次。

  医院以承担社会义务为已任,全面落实“五免五减”政策,设立低保门诊血液透析救助中心,成立全市首家慈善医院,投入200万元慈善资金用于专项医疗救助,为贫困患者开展爱心捐助,减免治疗费用,住院患者受益人数累计两万余名。

  医院扎实实践党的群众线,开展跨区域对术帮扶,远赴鲁西、鲁南地区,捐助医疗物资,派驻专家,长期开展技术帮扶。以承担社会义务为己任,积极参与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抢险救灾工作, 多次选派优秀技术参加抗震救灾、援外、援疆、援藏医疗队,谱写了一曲曲大爱的赞歌。

  医院健康快速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国家省市各级给予了广泛报道,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富民兴鲁劳动状、消费者满意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放眼未来,市中医院将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关心支持下,秉承“以人为本,传承创新,提升品位,打造一流”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一中心、两分院”的总体发展格局,打造集重点学科、临床专科、实验室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专(学)科集群,突显中医特色鲜明、西医技术领先的医结合专长,在仁和精诚、孜孜奉献中厚积薄发,医院的综合实力、技术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将跨上一个个新台阶,一座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的全国一流中医院必将雄踞于山东半岛,承载着千百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嘱托,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再次启程,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续写新的辉煌!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